( ) 6
“龚橙,之所以叫做龚半伦,是因为人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而龚橙说他都不爱,独爱一个小妾,所以堪堪算是‘半伦’。从他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人一点儿也不把世俗传统看在眼里,颇有魏晋名士风采!”
素素眼睛持续发光,详细为我讲述着近两百年前的那个家伙:“他父亲龚自珍就够狂的了。龚自珍自幼恃才傲物,管他叔叔的文章叫做‘不通’,管他父亲的文章叫做‘半通’。到了龚半伦这里,更加狂妄,他把龚自珍的文章逐字逐句修改,同时把他爸的牌位摆在桌子上,改一句就敲牌位一下,说要不是你是我爹,我才懒得给你改呢。不过,这家伙并不是毫无来由的狂妄,据说他真的十分有才华,而且个人藏书富于江浙。其中有不少是四库全书中不曾收录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龚半伦不缺钱。”
“藏书多就代表有钱吗?”我不禁怀疑铌。
“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现在有自动印刷机,科技使得书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不过就算是现在,你如果个人拥有的书籍高于河北省图书馆,那也绝对是一大笔财富!而且,更别说,他收藏的还有很多孤本古书了!”
“嗯嗯,这倒是!梵”
“龚自珍一生,空有才华和抱负,却始终不能进翰林院……”
“为什么非要进翰林院?”我不解地问。
“翰林院从唐代开始设置,就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象征。唐朝的杜甫、张九龄,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这些人都是翰林出身。尤其在清朝,成为翰林的官儿不仅升迁比其他官儿容易,而且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为之,所以皇帝、皇子以及近支王公,对翰林都非常亲近。龚自珍一心报国,满腔的政治抱负,必须要接近了皇上才有可能实现。可惜,龚自珍这个人吧,太注重气节和操守。可是别说那个年代了,就算是现在,你要是当官儿,不去巴结上级,也休想升迁!更别说那时候了!”
我犹豫了一下说:“巴结上级的话,嗯……不就是送礼吗?按你说的,龚家应该很阔绰,送礼还是送得起吧?”
“可不是送礼那么简单!”素素晒然一笑说:“就现在来说,一个科级干部要想升迁,之前必须到顶头上司的办公室去表忠心,明确说清楚,‘我是你的人’,才有机会升迁!比如,如果你进入官场,送礼我估计你能做出来,可是那种奴颜婢膝的‘表忠心’,我估计杀了你你也做不到!”
我想象了一下,苦了一下脸说:“嗯,还不如杀了我。”
“那时候的官场更甚!比如下级见了上级,不能走过去,要一路小跑过去,才符合为官之道!你要是见了比自己官大的,还迈着四方步过去,那你就等着给你穿小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