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降临尚书府,赐婚姚慧然嫁与三王爷福王朱常洵为正王妃。姚慧然因此事病了几日,这几天姚尚书频繁探看姚慧然,姚秦氏(敬妃与姚慧然的继母)也一直在旁照看慧然,看着姚慧然直落泪:“想来是我府的荣耀,出了个敬妃,如今还要出个福王妃,但总还是个孩子,我虽不是亲娘,但也舍不得你。”这一天姚慧然哭问父亲姚尚书道:“父亲,为何要我嫁入福王府,那满朝的官员有的是无数明礼贤德的女儿,可为什么偏偏是我?”姚尚书道:“朝中与宫中的事,不说,你们都不知道。这是郑太妃的主意,她一心想要福王即位,却终不能如愿。现在皇上登位了,而她怕皇上对福王不利,你姐姐自从嫁入太子府便受宠到现在,并成为敬妃,为父如今也在朝中颇有声望,福王娶了你,一来朝中不敢进言福王的坏话,怕我顾及翁婿的关系,二来想是郑太妃要拉拢我,要我不与她母子为敌;第三便是显明你被她所控制,从而控制敬妃。敬妃顾忌到你,当然也不会再进言废了郑太妃了。”芭蕉扶姚慧然坐了起来,秦氏又哭道:“这才十四的孩子,怎的就卷入了这些纷争呢?”姚慧然安慰了秦氏:“姨娘莫哭,终究是慧然命苦,姨娘疼我,我心里明白,姨娘要是哭坏了身子,便是慧然的不是了。”又转向姚尚书,哭道:“父亲,我不能嫁,我不想嫁!”这时姚尚书严肃了起来:“你若不嫁,就是抗旨,不仅你会被诛杀,姚府上下都得遭殃,如果姚府没落了,你姐姐敬妃将会失宠于宫廷,那便会遭后宫众妃子所欺。。。。。。”“我嫁,我嫁!”姚慧然含泪打断了姚尚书的话。姚尚书叮嘱了姚慧然:“福王有两房侧妃,田氏有一王子,而邹氏有一郡主。田氏本是郑州田知府的女儿,性格泼辣跋扈,已有三十二岁了,而邹氏原本是邹侍郎的千金,性情文淑,也有二十八岁了,你是年纪最小,要小心行事,我不盼你能够争得福王垂爱,只希望你能平安到老。”姚尚书又叮嘱说:“这几天要把身子养好了,身体发肤,受于父母,为父命你不许亏待了它,你要谨遵我的话。”姚尚书这番话很明显是为了不让姚慧然想不开。可怜天下父母心!姚尚书走后,秦氏走到慧然床前,劝说慧然:“慧儿,你不要怪你父亲严厉,你是个聪慧的孩子,应该懂得老爷他也是为了你。”“慧儿知道,姨娘,慧儿想静静的想一想。”“也好。身子抱恙,是该静静地养病。”说完,姚秦氏带上侍女就离开了慧然的闺房。姚秦氏走后,姚慧然便唤梧桐拿来陶章所赠的玉笛,执着玉笛直流泪,话也不说。梧桐劝道:“二小姐,不要伤心,月老只牵情丝不斩情丝,二小姐若是如此伤心,怕坏了身体,到时便是嫁与了陶先生也落得一身病。”“只怕我是要辜负了他了。”慧然说完又哭了起来,眼泪滴到玉笛上,发出清脆悲凉的声音。这时,芭蕉端着药进来了,边走边说:“二小姐,药煎好了,过一会该凉了,要趁热喝了,身体康复了,便什么都不怕了。说不定将来还真的就能够嫁给陶先生呢。首先要把身子养好了。”“是啊,人康在便会有希望。”姚慧然叹说道,说完便皱着眉一口气把药喝了下去。“小姐,老爷说的话我不懂。”“我也是这些年听先生说的。福王是郑太妃儿子,当年先皇在位时曾经因宠爱郑太妃而好长时间不立太子,一心要立福王为储君。皇上登位后,姐姐怕福王会威胁到皇上,曾经向皇上提出削去福王的爵位,这事被太妃知道后,太妃耿耿于怀。正好,福王在年轻时曾与一位杨姓女子有过一段佳话,流传于民间,据说,因此福王一直不请旨立王妃,田侧王妃与邹侧王妃都只是侧王妃。所以便有了赐婚一事。”梧桐听后拭泪道:“为什么偏偏让二小姐卷入这场纷争!这和二小姐什么关系!将来二小姐可是要嫁到洛阳去的,洛阳离京城十万八千里的,老爷夫人好歹能够进宫见见大小姐,二小姐可就难了。”姚慧然用手按了按梧桐的肩膀,道:“这是命!但只是命的开端,我会摆脱这个漩涡的。一定会!”说完,向院中看去,只看见西风中立着几株桔花,顶着秋霜,摇摇摆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