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宣十二年四月初六,太后胡氏自江南行宫回朝,皇帝携后宫嫔妃和百官众臣至百子门迎接。午时,太后銮驾到。
太后如今算来已经是将近六十岁的人了,虽有旅途劳累但仍是精神的很。她含笑受了众人的礼,又拉着皇后的手絮絮的说这些什么。皇后到底是太后亲侄女,言语之间颇为亲密,太后也直呼皇后小字,碧儿。
而后在太后寝宫慈宁宫正殿大开家宴,太后居于上首,弘烨和皇后与两侧。先有恩妃带领众妃向太后行礼问安,再是两位帝姬一位皇子给祖母请安。太后见到皇长子忙不迭拉在身侧问长问短,开宴时又将皇长子留在身边。皇后亲在身边把盏,不多时撤下宴席,弘烨和皇后陪在一边同太后说话解闷,底下嫔妃也只好陪着。
“听闻皇上新近有了个郑容华,是哪位让哀家瞅瞅。”耳边听见在叫自己,我赶忙敛衣出列,俯身行礼,“臣妾承乾宫郑氏叩见太后,愿太后万福金安,福泽万年!”太后虽然不在宫中但是对宫内之事仍是一清二楚,今日回来必然会见我,所以我并没有过分修饰,只在品级范围内打扮而已。
“你父亲是魏国公?他身子近来可好?”太后声音虽柔和但是却并没有任何让我起身的意思。
“回太后的话,臣妾父亲一切皆好,只是腿脚有些不便了。”我跪在地上恭敬道。
“魏国公以前出兵落下了毛病,可要好好调养。先帝时候的老臣不多了。”太后只一味说着先帝朝时的往事,似乎已经忘了依旧跪在殿中的我。弘烨只敷衍着太后的话语,眼神不断向我这儿飘来,我知道他急但却无可奈何,只能挺直腰身,不敢露一丝疲累。
“母后也该叫郑容华起来了。”皇后不紧不慢道。太后好似才想起来一般“瞧哀家这记性,竟忘了郑容华还未起身,快起来吧。你这孩子倒也老实不提醒哀家也不怕跪坏了身子”我闻言才敢起身,膝盖早已麻了却不敢露出分毫。谁知太后又追来一句,“咱们皇上合该怪哀家不知道心疼人了。”弘烨面上有些挂不住,所幸太后再未纠缠于此,又和皇后闲话上了。
倪昭容听了这话笑道,“皇上哪敢怪太后呢。只是今晚又该翻咱们郑容华的牌子了。郑容华承宠时间不长,可是那绿头牌都旧了呢!”太后听得此话,原本要端起来的茶盏生生放下了,面色不改道,“皇后也还年轻,皇帝切不可顾此失彼。哀家看,舒晖十分聪慧,生母养母都是皇后,身份尊贵。皇帝登基也有十来年了,国本不可不立。”
弘烨听罢忙说道,“母后见教的是。儿福薄,膝下只有一个皇子。”
太后不以为意,“一个便也够了,叫钦天监挑个好日子,立舒晖就是了。哀家知道近来边境不稳,立了太子也可让朝中人心安定。只一点,舒晖自小在碧儿身边长大,碧儿对他也是视若己出,即立为太子后就该以胡家为外家才是!”这话语调柔和,但分量却是无容置疑的,让弘烨无法批驳。可说到底舒晖也是姐姐所生,众人皆知,太后一句话却让他做了太子的同时也让他做了胡家的外孙!如此一来,胡家就有太子和虎符两道保障。到时候就算虎符归还到弘烨手中,太子也不是说废就能废的!胡家仍是难以打垮的!太后真真是好谋算!
“臣妾恭喜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大喜!太子得立乃大燕社稷之福呢!”倪昭容堆着一脸笑容上前福了一福。这么一来,其余嫔妃也跟着上前恭贺。
太后笑的十分舒心,“怎知你没有喜呢。你这个昭容还是佩仪满周岁时封的,如今也该晋一晋了,不如就晋为妃吧,就用你以前的封号,淳。皇帝宠新人时也不该忘了旧人呢,佩仪到底是你的第一个孩子,怎的到了如今也没封长帝姬,这也是正事,该择日去办。倒是孝敬皇后的祭祀不必太奢华了,虽说生了皇子,终究她是没福气的。如今的皇子可是养在碧儿这里”说罢眼神似有似无的向我这里飘,阖宫谁人不知我郑兰醉是孝敬皇后的表妹,她这么说分明是要我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