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整顿,杨全的雇工队伍基本能管理得过来。
十月二十九,杨全的货物已经采购得差不多,他决定启程回兰田。
安化的宅子里留下陈明昊和河南人李固看守。陈明昊管账,李固管钱。小于一百两的开支,两人可以自行决定。
两人及其家人的责任是看好宅子,打听市面上的消息,接收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流民。
三十六匹驮马,驮着掩盖得严严实实的货物;三四百号人,挑着担,牵着小孩,扶着老人,浩浩荡荡出发。
杨全带着五个家丁在前面开路,梁五和大傻带着五人在后面断后,张槃带着十人不断维持秩序。
有了老人和小孩,马队的行动变得异常缓慢,一天走不过三十里。
杨全给了田坪镇的金头一担盐,一些瓷器,两大坛酒。没给粮食。金头自己的粮食都吃不完。
路过安平镇时,给了石刘氏两石米,一担盐,半头猪,给她两小孩一人一把木质的刀剑。将这漂亮的寡妇感动得热泪盈眶。
两百多里路,用了九天才走完。
十一月初七,当杨全的马队回到兰田镇时,引起巨大的轰动,全镇所有人都来围观。
“杨全,你这是……”里长谭伯看着杨全带着大队人马、牵着几十匹马进了镇,上前询问道。
“谭伯,咱发财了。”杨全兴奋道:“咱在安化碰到一个好人,他将驮马都送给我,咱就发财了。”
“这些人都是流民。咱看他们没饭吃,就带回兰田,给他们口饭吃,算是积德行善。谭伯你不会反对吧?”
谭伯听着杨全满嘴的鬼话,一万个不信。但几百号人总是真的。
谭伯忧虑道:“杨全,几百张嘴,有老有少,你养得活吗?就你那栋房子,塞也塞不进那么多人。再说,这些人有路引吗?能入得了这里的户籍?”
“谭伯,关于户籍的事,您不用操心。咱在安化县城有关系,没事。房子的事,咱正要找您。”杨全道:“镇西头的仙府山是荒山吧?咱能买下来不?”
“仙府山?”谭伯一愣:“仙府山倒是荒山。但仙府山是石山,不长庄稼,买来干嘛?谭伯劝你在涟水边买一些良田,就算买河滩也好过买仙府山。”
“没事,谭伯,咱就想买仙府山。”杨全道:“咱买地是为了盖房子,不是为了种地。这事咱明天再说,先让我安定下来。”
………………………………
“老爷,杨全回来了。”陈管家急冲冲的告诉梁老爷子。
“回来了?”梁老爷子有些惊奇。他以为杨全四人再也回不了兰田。
“不仅回来了,还有三四十匹马,几百号人,带着大量的货物。”
“什么?”梁老爷子大为震动:“几十匹马?几百号人?他怎么做到的?难道,小小的兰田真要出个人物?”
……………………
杨全大把撒银子,租了镇上多余的房子,总算将手下的人暂时安置好。
初八,杨全提着一腿猪肉找到谭伯,商量购买仙府山之事。
里长夫人高高兴兴的接过猪肉,给杨全上茶,笑着请杨全慢用。
不算今天的猪肉,里长夫人也看出杨全已经发了大财,不再是以往那个小混混。因此,她对杨全的态度一反从前,变得格外热情。
“你真的要购买仙府山?”谭伯慎重道:“不再考虑?”
杨全苦笑道:“谭伯,你也看到,我那么多人没地方住。还指望着买地盖房呢?仙府山是石山,又偏僻,价钱便宜,盖房子也简单,地基都不用打。谭伯,咱的钱也不多,能省一点是一点。”
“行,到时别怪谭伯没提醒你。”
……………………
仙府山位于兰田镇的西面。海拔不高,不到一百米。仙府山对面是石碁山,高度大小同仙府山差不多。
一条小溪从两座山的山脚下流过,在双江口注入涟水。可惜小溪的河岸都是悬崖,没有可供开垦的土地。
仙府山上没有树木,只有低矮的灌木丛。土地也是贫瘠的砂土,不长庄稼。难怪谭伯一直劝说杨全。
“仙府山方圆三里,至少有一万亩。谭伯就算你一万亩。良田需银十五两。荒山一两五,不能再便宜了。一万五千两,整个仙府山就是你的。”
“这……”杨全讪笑着。他没想到要这么多钱。就像他未曾想到几百号人来到兰田镇,没地方住一样。
“谭伯,咱没那么多钱。”杨全不好意思道:“咱能不能先付一千两,余钱年底之前付清。”
谭伯看着他,道:“你小子还真发财了。行,你付一千两,先把房子盖起。余下的钱反正要交到安化县衙。你啥时交完钱,咱们啥时候去安化县城办理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