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妥粮食,杨全压低声音,问道:“有没有盐?那种盐?”
唐艳秋一愣,随即明白。她笑道:“有,哪能没有。现在哪能没有私盐。不用压低低声,现在私盐买卖已经公开化,尤其是咱们这种偏远地方,谁来管这种事?碰到盐检司的人,只要给钱就行。”
“真的?”杨全十分失望。朝廷严加控制,他才能赚大钱。如果私盐遍地,岂不是只能赚白菜钱?
“不用丧气,”唐艳秋内心好笑,安慰道:“私盐也有一倍以上的利润。而且价格比粮价高,运输方便。赚头也不小。”
和杨全这几天的接触,唐艳秋知道这几个人都是无法无天之徒,能一本正经的做买卖才怪?
“要想贩私盐挣大钱,得到扬州去,那里的私盐才便宜。”唐艳秋笑道:“扬州私盐一两五银子一担。咱安化县的私盐得二两八。到你们那,至少得四两。如若贩运到西南面的宝庆府,起码有五两银子。”
唐艳秋一直想打通安化到宝庆府的商路。现在不动声色的游说杨全,怂恿杨全前往宝庆。
“兰田距离宝庆不远,不到两百里,而且路途平坦。只要翻过梅寨坳,余下都是坦途。宝庆可是西南重镇,连接云南、贵州、广西,辐射交趾、大理,人口众多,需求量巨大。要是能在宝庆做买卖……”
“杨兄若是想要在宝庆做买卖,小女子能提供一间店铺。”唐艳秋继续蛊惑:“不要杨兄钱,只需杨兄在唐家商号贩货。可好?”
杨全大为心动。
不过他知道事情缓急。现在当务之急是将手头的茶叶卖掉,再购买大量货物回兰田。接着就是大肆买地买土,将自己的根基扎稳。
至于到扬州贩盐,到宝庆开铺,都是以后的事。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杨全不客气的道:“咱眼光短浅,看不了那么远。咱现在只想着卖掉茶叶,买点粮食回家盖房子讨堂客。”
……………………
十月二十四,杨全的马帮终于到达行程的目的地——安化黄沙坪。
黄沙坪兴起于茶叶。
明中期安化黑茶兴起。黄沙坪作为黑茶最南端的集结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崇祯年间,已经是商贾云集、厂房林立、舟舸争流,好一派热闹景象。
一到黄沙坪,立刻闻到浓郁的茶香。
很多附近的茶农将未经处理的茶叶送至黄沙坪。商家在黄沙坪就地建厂,将茶叶进行前期处理,压制成茶饼,便于运输和保存。
像梁老爷子一样能够自行处理茶叶的茶农不多。只有拥有大量茶山的大地主才有那个能力。
不时有穿着大红军袍、手持钢刀长矛的巡丁在街道上游走。
杨全走了两百多里路,第一次见到官军。难怪土匪横行,民不聊生,朝政糜烂。
不过,看官军破破烂烂的军袍,锈迹斑斑的武器、面黄肌瘦的面容,怕也没多少战斗力。
“安化到了。咱也算好事做到底了。各位请便吧!”杨全对七个女人道。
在这之前,杨全已经给她们每人二两碎银当盘缠,也算仁至义尽。
众女千恩万谢,逐一离去。只有唐艳秋和赵红妆还未离去。
“唐家商号在安化城里,不在黄沙坪。”唐艳秋道:“小妹先走了。杨兄可要记得咱俩的约定哟!”
好好的做生意,被她说得如此暧昧。
“你怎么不走?”
众女走后,只留下赵红妆紧跟在四人身后,寸步不离。
“妾身无处可去。不知杨大人能否收留妾身?只要有口吃的,有地方安身就行。”赵红妆面露苦涩,无奈道。
一个艳丽的女子低声哀求,只求一个安身之地,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怎能拒绝呢?
“行,你就跟着咱。少不得你一口吃的。”杨全应承道。
“多谢杨大人。”赵红妆露出璀璨的笑容。看得四位小伙心襟动摇,难以自已。成熟女人的魅力不是毛头小伙能够抵挡的,尤其是赵红妆这种经过系统训练、又有实战经验的妙龄女子。
杨全并没有先去找买家,而是打算先租房或买房。
他必须有个仓库以掩人耳目。如此,别人才不会知道他到底贩运了多少货物。
……………………
牙行中,杨全对伙计道:“我要一栋大宅子。地点无所谓,地方要大,有路进出,能通大车。租或买都成。要快。最好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