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玲的文章,在日报副刊上登出来了。
头天晚上审样时,王一虎就看到了。文章的责编曾在大学任过副教授,是部里年龄最大的编辑,将这篇小文章修改得行云流水、花团锦簇,连王一虎看了,都不觉要叫好。本想当即通知车玲,又想不妨给她个惊喜,等她自己看到了报纸,不定该多么兴奋——有多少青少年,第一次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作品,都会激动得面孔发红、欣喜若狂的,王一虎自己,当年也是这样。
果然,第二天上班后,约摸过了半个小时,车玲来到了王一虎办公室。
王一虎还在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当天新出的报纸。每天上午一上班,他第一时间是翻看本报,接着浏览一遍主要的兄弟报纸。这是他每天的习惯,也是工作需要,他既要获取各类新闻、信息,也需要了解、对比本市其他报纸对同一新闻的处理方式,吸取别家报纸的优长,以改进本报的编辑工作。
车玲进了门,并没有客套。但王一虎看到春风在她双眸里激荡,发现她双颊泛起的红,因了皮肤的白净,竟是那种桃花般的颜色。他先就笑了。
车玲愉快地说:“您让我成名人了耶!我还不知道文章今天见报,咱单位很多同事一早就给我打祝贺电话,一开始弄得我莫名其妙呢。我在工会也露了老鼻子脸啦!”
王一虎夸奖说:“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嘛!你是才美不外现啊,现在小荷露了尖尖角,怎么,不堪一只蜻蜓的压力了?”
车玲说:“这还不是你大主任的功劳呀。王哥,我今天好开心、好激动,让我怎么感谢你呢?”
王一虎连忙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首先要感谢你自己,作品是你自己写出来的;再者,你要感谢你的责编,那个毕老师,我看他把你的文章是改了又改,很下了一番苦心的。我这就叫老毕过来。”说着,站起来张望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