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望日朝会。神皇陛下下旨,命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三司审查来俊臣经手的所有案件。凡有冤情,重新立案,冤情深重者上达天听。
诏令一下,朝堂一片激昂,三呼万岁之声震天动地,几乎将万象神宫的天顶都掀了起来。
下朝后,陛下又下一道圣谕:会审期间,命婕妤上官婉儿行监察事,代圣旁听。
众官员退了朝,纷纷来至万象神宫外廊。廊下蒲席桌案皆已备妥,众官员按照品级,两人一案落座。光禄寺太官署早已备好了吃食,装在檀木雕花的食盒里,由小太监们抬上来。此为“廊下食”,始于太宗一朝。皇城官员们每日天还没亮就要来上朝,许多住得远的往往来不及用朝食,太宗体恤臣下,命光禄寺每日早朝之后在廊庑下加食一顿,以飨众卿。高宗朝沿袭了这一传统,到了武周王朝,已成为了早朝的一部分。官员们分属于不同署衙,平日除了早朝难得见面,这廊下食也就成了百官亲近、论政的好时机。
官员们作揖入座。太监们将食盒中的冷食分盘摆上桌案,便抬着食盒躬身下去了。左右官员互相礼让一番,纷纷举杯执箸,廊下也渐渐开始有了言语议论之声。
“这一次神皇陛下以雷霆之势革除佞臣,实在是大快人心啊。”案上,一绯衣员外郎对身边同席而坐的国子监博士说道。
国子博士微微一笑,道:“员外切莫高兴得过了头。来俊臣之事,可还远没结束呢。”
“哦?”员外郎放下手中胡饼,道,“愿闻其详。”
国子博士略微压低了声音,道:“这一次复查来俊臣旧案,说是平反昭雪,实则暗藏玄机。你我都清楚,案件审核之事自有大理寺和刑部在管,可这次陛下偏偏下旨让门下、中书二省核办,其中深意,你我须得好好揣测一番。”从来话说七分也就足够了,剩下三分,还要听者自己去揣摩。
员外郎想了想,眉头紧蹙,道:“在下还是不明白,请博士明示。”
国子博士叹了口气,将肉放下,道:“所谓平反,必定会重新启用一些以前罢免的官员。我只问你,刑部尚书是谁?”
“宋?。”员外道。
“中书令是谁?”
“梁王武三思。”
“这不就明白了?”
员外郎恍然大悟:去年魏王武承嗣之死使得武氏内部方寸大乱。这一次陛下刻意避开宋尚书而就梁王,难道……他压低声音,说道:“难道神皇陛下意图趁着这平反的机会,扩充武氏力量。”
国子博士万没想到他会说出来,忙摆手,道:“这话可不敢乱说,我可没听见。”
员外郎却是哈哈一笑,道:“博士莫慌。来俊臣已经死了,咱们还防谁呢?”
两人相视,继而哈哈大笑起来。员外郎目光往旁边一转,笑声霎时噎在喉间。一旁的几案上,崔??一袭绯色官服,盘膝而坐,正含笑望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