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郡主一笑,道:“甚好。那诸位请便吧。”
亭外那几人真就席地坐了下来。有侍臣抬上桌案,案前放着美酒,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天说地,竟比她们还热闹。亭内众人早就没了说话的心思,只是吃着茶,听着他们外面说话。李重俊生性放达,说起话来也是直言直语,亭内各位郡主每每被他逗得发笑,却也不敢大声笑,憋得好难受。
这期间李隆基却是甚少说话。杨辰知道他心中烦闷,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心里空落落的,。
“这大好美景,我们怎么只顾喝酒了?”李重俊高声说道,“澄澜、文辉都是少年进士,诗才卓然,不如作诗助兴如何?”
只听一个男子的声音说道:“郡王殿下既然说了,臣断无推辞。只是,臣若作诗,张口就来,说完就忘。锦绣文章若是没有人记录下来,岂不可惜?”
“好说,”李重俊道,“我这便命人取笔墨来。请君落笔写上,不就行了?”
那人一笑,道:“我的诗作从来都是有人记录,不会自己落笔。”
亭内众郡主交换了一个眼神:此人好狂。
“那就让宫人代写。”李重俊道。
“宫人迂莽,哪懂诗为何物?”
“莫非你要本郡王为你代笔?”李重俊冷冷问道。
“不敢。”那人低头道,“去年中秋,??曾陪伴神皇陛下游洛水,当时占得一首绝句,是由上官婕妤代为落笔的。今日执笔之人若是太过微贱,岂不是辱没了婕妤?”
杨辰心道,这个人好大的架子,竟然让上官婕妤为他执笔。不知他是真有这么大的才学还是信口开河?她止不住心中好奇,往外看去。隔着纱幔,只能见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倚着几案而坐,其他的再也看不清了。
杨辰抬起头,正碰上永泰郡主的目光。永泰郡主也正看着她,目光中一片问询之意。杨辰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低身点了点头。
“各位,我们这儿倒是有一位执笔的人选。”永泰郡主此话一出,亭内亭外都安静了下来。
李重俊望着那轻纱丝幔,说道:“不知姐姐说的是谁?”
一只素手挑开纱幔,月白的纱罗襦裙趁着一阵清风微扬。一个女子缓步走出,头梳着双鬟髻,脸上未施脂粉,一双眉目清远,双手交于身前,微微行了一礼,道:“奴郡主伴读杨辰,愿为先生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