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穿过回廊往外走着,杨辰心里不无忐忑,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应对安乐郡主。转过垂花拱门,抬手拂开挡眼的藤枝,眼前的景象倒让她愣住了。
门外并没有安乐郡主的影子,而是四个胡服的少年,正在前庭踱着步子,左顾右盼。他们是谁?来栾华殿做什么?杨辰躲在拱门后偷偷看着,心里已生出千百个疑问来。忽然其中一人转身,正跟拱门后的杨辰撞了个对眼。杨辰一惊,转头就想走。那人唤了一声:“嘿!哪儿去?”一个箭步冲上来,转身抬手,挡在了她面前。
杨辰抬起头,这才将他看个清楚。眼前男子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高鼻梁,浓眉凤目,一双眼睛在小麦色的脸上闪着晶亮的光。他看着杨辰,蹙眉问道:“什么人,在栾华殿内鬼鬼祟祟?”
杨辰心想,这句话该我问你才是!可看此人仪表堂堂,说起话又是这般口气,心想他该是有些来头,还是不要招惹为好。正在此时,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转过身来!”
杨辰微微一怔,缓缓转过身去。垂花拱门的阴影下,李隆基双眸一亮,道:“真的是你?”
他穿着一袭绛紫胡服,头戴黑色浑脱毡帽,高靴束腰,比起那日树林中的洒脱飘逸,又更多了几分英武不凡。杨辰脸上一红,低头道:“拜见临淄郡王。”
方才那男子微微一怔,问道:“三郎,你认识她?”
未等李隆基答话,廊子里便传来脚步声。永泰郡主一袭鹅黄色绢纱短襦快步走来,道:“这一大清早的,你们怎么想起来我这儿了?”
她说着已到了近前,冲那几个人点头道:“大哥、二哥、三弟,三郎哥。”
杨辰心里一惊,原来那另外三人便是太子的三个儿子:东宫世子李重润、唐昌王李重福和义兴郡王李重俊。
太子李显一共四个儿子。除了世子为韦良娣所出外,其余三个儿子都是妾室所生,且母亲皆已故去。最小的儿子李重茂才刚刚三岁,上个月刚被封为温王,受封的时候还由乳娘抱着呢。
李重俊一见李仙蕙,便上前一步,指着杨辰问道:“姐,我给你抓着一小贼。”
李仙蕙掩口而笑,道:“什么小贼。这是杨郡主的伴读。”
“郡主伴读?那你躲在门后做什么?”李重俊绕着杨辰走了一圈,仿佛恍然大悟一般,击掌说道,“我知道了!你该不会是在看我吧?”
杨辰心想,你终于说对了。
李重俊挑唇一笑,道:“看我年少风流,你便芳心暗许了?”
杨辰猛地抬头,直直地盯着李重俊。李重俊似是被她盯毛了,用手摸了摸头上的帽子,问道:“你看什么?”
“奴是在想,郡王出门前可曾照过镜子?”杨辰问道。
李重茂被她问得一头雾水,说道:“自然照过。怎么,可是我哪里不对了?”他说着便低头去看身上的袍子。
杨辰淡淡说道:“没有。奴只是觉得,郡王若照过镜子的话,必然不会说出刚才那番话。”
众人一愣,随即都哈哈大笑起来。连永泰郡主都扶着廊柱笑得直不起腰。李重俊脸上一阵红,盯着杨辰,说道:“这丫头嘴倒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