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立于船头,远远地望见坐在石桌旁的男子。姑娘双眸微红,抿了抿唇,便向岸上靠拢去。
“玉静姑娘。”男子挥动着箫,在众多船只中,轻而易举的找到姑娘。
“哎--来了。”姑娘清脆的声音喊着船家女特有的调子。
待姑娘泊好船,男子激动的走上前,握紧姑娘的手:“玉静,我爹同意我娶你了!他同意了!”男子无比激动地说道。姑娘垂下头,羞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公子...”姑娘有些怯了。
“玉静姑娘,五日之后,五日之后我定会娶你!”男子信誓坦坦的告诉姑娘。
“好啊,君无戏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呵呵呵呵...”
整个湖面上飘荡着他们欢乐的笑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几句定终生。
五日之后,姑娘等来的,居然是太子要娶自己为妃。姑娘的家人乐得合不拢嘴,姑娘也不免期待。原先说姑娘不遵守三从四德的那些人,心头涌现的,既有羡慕,也有嫉妒。可却不得不带上最好的一份礼物前去恭贺姑娘一家。毕竟太子会当上皇上,毕竟,姑娘以后还是皇妃。
人生的四大喜事中,便有洞房花烛夜一事。
洞房之夜的第二日,太子妃便给了姑娘一个下马威。姑娘性子虽耿直,可家中无依无势,也没有资本与太子妃抗衡,所以只好暗自垂泪,将所有的痛苦委屈,向肚子里吞。
“怜明月,举琴箫,夜夜笙歌暗逍魂。自对玉盘应垂泪。君非我,我非君。互不懂,君心不在我心念,长发绾君心。”姑娘在暗夜之中独自哭泣,缓缓道出。话毕,竟自个儿笑了出来。
“可笑。可笑!贻笑大方也!为何臣妾青丝如此之长,君心却依旧不在妾身这儿!与其这样,当初为何要娶臣妾呢。为何?莫不如放臣妾一个自由快活吧!”
没有人回答姑娘,姑娘又低声啜泣,压抑非常。
待太子再来时,姑娘瘦弱极了,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与刚嫁给太子的生气与红润格格不入。
“怎么成了这副娇弱的模样了?”太子大惊,心中更多的却是不满。
“在宫中不太习惯...”姑娘强牵起了嘴角,勾勒出的,却是苦涩的笑。
“习惯?哼!”太子大袖一挥,嗤之以鼻。
“习惯在水面上摇荡,习惯撑着青色的篙,习惯当时和公子你小聚,习惯无拘束,习惯如今怀念的习惯。”姑娘眸子水红,泪珠在眼中闪烁,却倔强的不肯落下。
太子怔住。
“原来,你爱的,是当初在河边的我,而不是如今身为太子的我。”太子丢下一句话,带着一腔怒火走了。
“无论是公子还是太子,都是你!我嫁于你,将情托付于你,我心心念念的人依旧是你,可你却不是我心中的那个你了!不再是了!”姑娘追到门槛边上,扶着板凳,对着太子的背影喊道。
太子头也不回,姑娘的心就死了。
“心已死,殇有何?三千青丝留不住君心,君何安?一袭帘,两重山,跨不出,唯相思,有何用?”姑娘从那天以后,便一直一直的念叨着,一直。
心心念念的人心心念念的却不是自己,而却拼命地想成为他心心念念的人,这不是自不量力是什么?姑娘越来越瘦弱,脸色苍白,身体也越来越差。
终于,在得知三日之后,太子将又纳新妃,姑娘终于下定奔赴黄泉的决心。
夜。
“君心不在妾身上,君心且无妾,妾身怎奈何?唯自缢。”话毕,一滴红泪自眼角落下。房陵上只留白绫一缕,人身一影,和歪倒的乌木凳子一个。
第二日,静妃自缢而死。
第五日,太子纳新妃。
世态炎凉。炎凉世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