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较起劲来,天天来催,好话说尽,排版人员总算答应改过来。
又与封面设计人员商量,怎么设计封面才好?封面设计人员起初设计了一个花里胡哨的封面,可可很不满意,耐心地给他讲解本书的风格,费了好一番周折,才把封面改成素雅风格的。
又与制作部门商量用多厚的纸张,制作部门为降低成本当然希望越薄越好,但本书是双色印刷,太薄了肯定不行,不仅影响书的质量还体现不出本书的厚重感,可可口舌费尽,总算和制作部门达成协议,用100克的轻型纸。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可可该做的都做了,虽然忙得焦头烂额,但可可心里高兴着呢,因为这是为她喜欢的事情忙,用许三多的话来说,就是“有意义”。最后可可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好的编辑不但是个专家还是个杂家,什么都得懂,设计、印刷、发行等等,你做哪方面的书就得懂哪方面的知识。看来,这策划编辑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
可可想,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一定会有好的回报吧。
兰梅也觉得这本书出来后一定好卖。因为她看稿子的时候,也被风中百合的文字迷住了,以至于后来,兰梅不像是在校对稿子,而是在享受美妙的阅读,以前看稿子都盼着快点结束,这回却希望越慢越好,快看完的时候,兰梅还有点舍不得,这么好的书怎么就这么少呢。
可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书盼出来了,可可拿着样书爱不释手,第一时间给作者风中百合快递去了十本。很快得到风中百合的反馈,说很满意书的质量和装帧设计,并对bbr出书的效率感到敬佩。
但可可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书并没有预想到的那样好卖,可可从发行部门那里查了一下销售数据,北京最大的书店一个月才卖出五本,北京以外的市场更差。可可郁闷极了,想不通,这么好的书为什么就卖不动呢?读者到底要买什么书啊!
可可去书店了解情况。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书,于是去前台查询,拿着小票在书店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找到了《正在消逝的地理》。它被放在最不显眼的位置,插在书架最下面一层角落里,与专业地理书籍摆在一起。看来,之前蔡芩芩的担忧没错,书店把它当作学术书来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