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有人买凶杀萧淮,后有人埋伏伤自己,结果是萧淮替自己挡了一箭。
敢动手杀大统领和王爷,由此可见朝廷中为了储君之位有多少蠢蠢欲动之人。光是明晃晃的两股势力摆在眼前就已经是极大的威胁,甚至还有其他的暗箭无人得知。
“宁王殿下。”木川旗唤他,“眼下危机四伏,我和萧大统领请你来,是想要王爷表个态。”
他第一次正经地同楚素说话,表情凝重。
所有人都看的出来,新年的到来意味着大楚未来的变局,这一轮的储君之争已经引起那么多人的明枪暗箭。
木川旗要的,是他正式的对这个位置的需求。
楚素虽然游走于朝堂,对此类事情避之不及。但是目前,别人最想除掉的也为他最甚。
他皱着眉犹豫不决,他深知自己的立场代表着什么。这么多年的默不作声,仅为了一朝有利,他不愿打破这种安宁。
“太子心思缜密,可始终是个狠毒角色。景王也是个泛泛之才,在萧某心中,帝王位置当属宁王殿下您不可。”
萧淮单膝跪下,抱拳以向,眼里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期盼。
楚素看看他,又转向木川旗,开口道:“你也这么想的?”
木川旗直起身,其实都不用开口,楚素便明了他的意思。
早些年他也只是个挥剑拿刀上战场的王爷,母妃不受宠爱,生下他后早早离世。自己地位也只在小王爷的官衔徘徊,在上朝的时候连有本奏都说不上话。
因为地位颇低,皇上派楚素长年在外驻守边疆,说起来是个王爷,实则待遇莫不过个武将。
年纪轻轻戎马为使命,因为自己母亲的原因,从未感受到父爱。楚素身上承担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离开京城数载,直到成年后的一天。
那是大楚皇帝决定立太子的时候,当时的举国上下都对未来的储君很期盼。
众说纷纭,那时还未成景王的楚洵虽然是长子,思维远不如皇子楚贤。说话不见分寸,自己的母亲如妃也被贵妃娘娘时时打压。所以占着长子的身份,皇上却没有半分要立他为太子的想法。
那时候正值楚贤成年,他出口不凡,因为环境使然,已经懂得如何周旋于朝堂。贵妃替他在朝中布置,不少奏折递上均为举荐楚贤为储君。
愁眉不展的皇帝,顺水推舟地找了由头就此将楚贤立为太子。其余朝臣议论,以及内有大皇子楚洵不服气,楚皇一拍脑袋想起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
以景王贪玩心性不收为理由,楚贤代理太子,而置身事外的宁王殿下则可以当个监督者。三个人一起辅佐皇帝,堵了众人的悠悠之口。
也就是那时候,身处边境的楚素被召回,成了和楚贤并肩出入皇宫的一对兄弟。
他有头脑,善于思虑,用在战场上使惯了的策略,确实为朝廷出了不少力。
从战场到官场,楚素适应的很快,只不过不喜党派之论,不愿意去建立像楚贤和楚洵那样的势力,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人。
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陆续被他用来扩充成揽簇楼的人手。历经多年,他沉淀为精,安然在朝政与江湖中游转。
说实话,从来没有想过为了自己去争过丝毫。就连那个极具诱惑的储君之位,都没有半点儿吸引力。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