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似南0京户部右侍郎等向来自视甚高,以为自己德行优良,可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甚至在他们眼里,连带陛下您也没有他们胸有丘壑,其狂妄之处可见一斑;
但以微臣看,若将他们一并杀之也甚是可惜,先不说他们在这江浙一带影响甚大,其门生故吏不说,且也曾做过一二件有利乡民之善事,只说他们俱是饱学之士,从蒙学起耗费我大明钱财无数,方有了这一肚子学问,如果不让他们货卖于帝王家也甚是可惜;
依臣看,不如让他们反馈于民,流放三千里,去蛮夷之地行教化事,这样也好使得当地生番开始变得明礼好学,心向君王!”
同样是为陈夏生等江南名士求情,但杨廷和的方式则要那户部官员的方法要好得多,不单单是因为杨廷和与朱厚照亲近,也跟人家杨阁老时时刻刻的出发点是站在皇帝陛下、站在大明这边有关。
见朱厚照点了点头,面露赞许之意,并不愚笨的大臣们也自然明白过来该如何与当今皇帝陛下相处,且知道当今皇帝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臣僚。
“杨卿说得在理,说到底这些人也没什么大恶,算不什么奸臣贼子,但这些人却是冥顽不化,迂腐至极,眼里只有他的死谏武死战!殊不知,这样一来是弃君于何地!将他们全都杀掉也可惜,朕也不是那种非得要斩尽杀绝的人,朕的大明不是五谷不食的蛮夷之邦,而他们既然真的是心系大明、想解君父之忧,朕也成全他们,让他们到云贵川、到两广去!
这些人在书斋里待久了,自然也只知道往四书五经里去寻找治国之道,而不知道治国之道在民间,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能有多少人能得到教化,心怀大明,忠君爱民!让他们去穷乡僻壤地好好改造改造!但是陈夏生这等怎可称得是江南名士?他们的罪责深重,这一点已经交由东厂与刑部查办,再敢有求情者,以同谋罪论处!”
说完之后,朱厚照下旨成立儒士下乡改造组,由杨廷和直接任组长,全面负责将江南地区犯事官员、举子、生员、童生等流放到云贵、四川、两广、秦晋、辽东等地进行下乡改造的事宜。
杨廷和行政能力倒也很强,三日之内组织好了小组成员,里面有两京的礼部郎和吏部郎,同时还有从西部、北部等地调来的布政使参议、提学副使等官,这个小组在五日之内确定出了暂时投送儒士去任府学训导或县学教谕等人选。
虽然新的教育改革制度已经逐步落实了,但是由于云贵等地区在此时尚不发达,朱厚照的新教育制度试点自然也到不了这里,所以倒不如按照常规来,先在这些地方确立好府学训导或县学教谕为好,这些政策自然是需要变通才行。
最终儒士下乡改造组选出了一百个县,每个县投放十个到一百个不等的儒士。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