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想要科举考试公平,很简单,以往科举考试,考生都会提前投行卷,若是被大儒看,他们的试卷很自然能够得到一些优待,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但问题是有人可能因此进行一些利益的来往,这不好控制,所以臣觉得,要保持科举考试的公平,最为需要做的,是以章来评断。”
李世民点点头:“说的不错,这个各评卷官都是能够做到的,以章来决定好坏。”
“但不公平,所以,臣的意思是,所有考试的试卷交来后,都要糊名,名字用纸张糊住,而后,再找人将这些试卷全部誊写一遍,这样谁也不知道卷子是谁的了,以章的好坏来评,等选出可入进士的章后,再把这些章跟那些糊名的卷子进行对,而后找出相应的人,交由圣后,又圣亲自揭开糊名的纸,以此,间没有任何人可以作弊,选出来的,自然也是人才了。”
秦天嘀嘀咕咕的说了一通,而他这么说完,李世民心头顿时欣喜不已,因为秦天说的这个办法,的确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公平。
谁都不知道卷子是谁的,这样全是凭借着才能来选拔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来。
不过,李世民虽然欣喜,却并没有急着开口,因为他知道,这个真正的公平,怕是动摇了一些权贵和世家的利益,他必须考虑清楚之后,才能够表态。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已经站了出来:“圣,这恐怕有些不妥,一些权贵和世家的子弟,必须照顾到啊,不然他们不满,对我大唐的稳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办法是不错,但也必须等我大唐有足够的实力之后才行。”
听到秦天的办法后,长孙无忌心头已是一沉,如果他们这些权贵世家的子弟也都这样参加科举考试,虽说成功的也有,但很多人怕会失去做官的资格啊。
这会慢慢削弱他们权贵和世家的实力,所以,虽然他知道这个办法很不错,但他却不认为这个办法能够施行下去。
只是,长孙无忌反对,房玄龄却站出来道:“圣,臣觉得这个办法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如今大唐这种情况,要的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选拔出人才来,何有不妥?权贵和世家,他们有本事考,考不能怨谁?”
两个不同阵营的人,很快有了分歧,像这种寒门和权贵之间的党争,其实是贯穿了整个唐朝的,现在有,以后也肯定会有。
秦天看着他们两人争来争去,并没有急着说什么,他要先听听李世民的意思,然后再说。
李世民凝着眉头,许久之后,才道:“好了,朕觉得秦爱卿的办法不错,只不过这样的话,也未免把很多人的路给堵死了,权贵和世家的子弟,朕觉得应该区分出来对待。”
见此,秦天才继续说道:“圣,蒙荫,举荐为官,仍旧可以继续实行下去,科举考试为了公平,只能这样,权贵和世家子弟若是不想参加科举,那等着举荐和蒙荫吧。”
很多权贵子弟是靠蒙荫当官的,这条路是他们大部分人都会走的路,废掉的话,真的可能会引起他们这些人的不满,而且也不利于收买人心,所以还得继续用。
长孙无忌听到这个,眉头微凝,并不是很喜欢,也许一开始,这样的科举考试对权贵的影响不大,但慢慢的,会把差距给拉开,那个时候,权贵势必受到影响。
这个办法,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出来。
但他又拒绝不得。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