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妃闻言眉头蹙得更紧了。
李氏和沈清忙施礼退了下去。
沈清握着李氏的手走在回桐华院的路上,随口问道:娘,那文二夫人同祖母很亲近吗?
怎么这么说?李氏笑望了她一眼。
沈清随手扯下了一片叶子:感觉。
李氏笑着给她正了正衣服:那文朱氏是永寿安惠王之女,与老王妃并没有多大的交集。但因她是皇家子女,老王妃又嫁于皇室,故她总与老王妃亲近。
沈清想起了老王妃蹙眉的样子。
老王妃等你敕封后应该会领你会一趟文家,你到时要做好准备才是!李氏道。
沈清闻言抬起了头:敕封?
对啊,你可是已故宁靖王的嫡女,虽年龄不够但父母已逝,圣上过些日子会下圣旨的。李氏笑笑道。
沈清闻言皱起了眉头:瑛?1?馑?且捕茧贩饬寺穑俊?p> 李氏疑惑地望着她:她们是庶女,也不是刘侧妃的孩子,怎会敕封?
皇帝换人了,规矩也换了吗?
她虽然不懂原先明朝的礼仪规矩,但皇室的子女都要上玉碟她可是知道的。
她想着就问了出来。
李氏笑呵呵的摸了摸她的头发:建文二十三年,圣上力排众议,大修祖宗规矩。亲王之子一世子二郡王一镇国将军二辅国将军,采用‘一二一二制’;郡王之子依次袭封;亲王之女嫡女皆为郡主,庶女可选其二三为县主,其余者依次从之。永乐七年再次修订,废除‘世袭罔替制’,凡现任帝王之兄弟皆为亲王,先帝之兄弟皆为郡王,代代递减,依次类推。
这样倒是有个好处,踢了许多吃闲饭的,寄生虫。
据说明朝后期时皇亲国戚已达二十多万,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负担。国力空虚,其中稍有能耐者欺田霸庄,大部分都上街讨起了饭。
那那些王爷们会答应吗?沈清疑惑地问道。
李氏笑道:不答应有什么办法?不是有个辽王吗,最后还不是以忤逆罪午门斩首!
沈清闻言长大了嘴,那位前辈可真是杀伐果断……
此政令朝臣反对者少,毕竟皇亲国戚多了,对他们也无甚好处,百姓们就不可能反对了,一是他们无权无力反对,二是皇亲国戚少了,对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无甚影响。皇亲国戚倒是反对了,说你破坏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了,结果怎么样?辽王被杀了。
沈清呵呵的笑了起来:这样朝廷可要省下好些银子了!
李氏点了她一下:不可非议!
是!沈清笑嘻嘻的施了个礼,拉着李氏的手回了桐华院。
那边文二夫人正拉着老王妃的手啜泣。
你也别哭了,回去好好整治整治就是,哭有何用!老王妃望着她恨铁不成钢的道。
文二夫人还是忍不住的抽噎:您说,他怎能那么向着那个小贱人,我才是他的正式妻子……
她就算在嚣张那也是个妾,你怎么着整治不得?这事儿怎么着也是你占理,向亭还能教训你不成?老王妃皱眉说道。
可我整治了,向亭必然向着她,我……文二夫人言语间有些退缩。
老王妃望着她脑门儿直抽抽:你是皇家的女儿,让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妾给欺得哭着跑来了我这里,你……
老祖宗,您帮帮我吧……文二夫人说着就要往下跪:也就您能说得了老爷了……
老王妃忙让扬嬷嬷把她给扶了起来:你娘是那么要强的人,你怎么是个这么懦弱的!向亭为什么不得见你,他是喜欢那个小妾吗?他是看你如此撑不起梁子来心烦!
这可就是掏心窝子的话了。
就算是亲外甥,老王妃也不会掺和到人家家事里去。
家丑不可外扬,她迫不得已的知道就罢了,哪儿还能去上人家家里指手画脚的?
文二夫人却没听进去,只一个劲儿的哭泣。
老王妃这是不知道自己的事,老爷拿着那个小贱人比自己都好呢,和自己能不能撑起梁子来有什么关系!
老王妃看她就是没听进去,烦心的捏了捏额头,让扬嬷嬷递了杯茶过来。
老祖宗,您就帮帮媳妇这一次,媳妇来找您也是没办法了……文二夫人红着眼睛道。
扬嬷嬷闻言垂了垂眼睑,这文二夫人可是每次闹心都来找老祖宗,轻的时候哭哭,重的时候跪跪,已是兵家常事了。
老王妃皱眉把茶杯放到了一旁的小几上:你都年过三旬的人了……老王妃说着摇了摇头,没答应。
文二夫人又求了几次看老王妃是铁下了心,蔫蔫的告辞了。
老王妃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皱眉说道:怎么就出了个这么不争气的!好事不报告糟心事一大堆,当别人都是跟在她身后帮她擦屁股的啊!
扬嬷嬷闻言没吭声,上前去为老王妃捏着肩膀。
文老夫人当初选文二夫人的时候就是看准了她的娴静文雅,谁知娶回来却是个顶不起事又自傲的。原是想着别让他和大媳妇起冲突争权,这倒好,争权是不会了,冲突倒是多如牛毛。
文大夫人性格手段果断磊落,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条,人不可能事事都能看照着,有些事未免就有些疏忽,文二夫人性子却敏感,一点儿小事儿也能钻牛角尖儿里去,对谁的话也在意……